----------------------------------------------------------------------------------------------------
乐器,不论是小提琴、大提琴、钢琴、双簧管、喇叭等,都是经过专业人士的精心设计而制成的。当然,乐器制作这个行业中也有排名的。论提琴制作,首推17世纪的意大利制琴家安安东尼奥.史特拉迪瓦里 (Antonio. Stradivari),现今的提琴设计是由他奠定的。史氏当年制作了很多把名琴,流传至今不论是收藏家或是音乐家,都将这些古董提琴当作是梦寐以求的“终极”乐器。至于史氏的生平,以及出自他手下的提琴有什么特别,今天暂且不讨论,因为今天的主角不是他,而是由他制作的一把大提琴。
这把大提琴制于1712年,是一位贵族出高价订做的。后来这此琴随着战乱而下落不明,百年里都不曾再出现过。一直到19世纪,才有可靠的资料显示这把大提琴在这一百年里流动于不同的贵族手中。1870年,一位年事已高的伯爵将这把爱琴送给当时俄国最具名声的大提琴家卡尔.大卫朵夫 (Karl Davydov),而这把大提琴也继承了它主人的名字,在大卫朵夫去世后被售出,于1928年辗转来到美国纽约的一家乐器商手上。

一直到1964年,正在物色高质地乐器的英国著名大提琴家杜普蕾(Jacqueline du Pre)试奏了大卫朵夫后为之倾心,于是她的干妈将它高价购入送给杜普蕾作为礼物。而杜普蕾与大卫朵夫携手录制了不少经典作品,然而好景不长,大卫朵夫“病了”。杜普蕾到了1970年,认为她无法再掌握大卫朵夫,于是换了另一把大提琴。而大卫朵夫则被送到法国巴黎的一家修琴室,一放就是十年。
当时乐坛里流传着一个浪漫的故事:杜普蕾的房里只允许一位情人存在。她的前一任情人是大卫朵夫,后来于1967年与拜伦波因(Daniel Barenboim)结为连理。大卫朵夫是把有生命的大提琴,需要主人不断的哄劝调养才会发声。杜普蕾被拜伦波因占据后,大提琴缺乏怜惜,于是渐渐失去光辉,暗淡了下来。
1972年,杜普蕾患上多重组织硬化症,退出乐坛。夫妇俩后来与刚成为职业音乐家的马友友结为好友,于是建议他去巴黎看看大卫朵夫。试奏15分钟后,大卫朵夫极受马友友的青睐,于是夫妇俩决定将它借给马友友。在马友友精心的“调教”下,“退隐”多年的大卫朵夫终于再次现世,伴随马友友在世界各国演出。

1987年杜普蕾去世后,大卫朵夫再次被拿去拍卖,马友友则享有优惠价格。当时育有两位孩子的马友友,经济情况受限,无法买下如此昂贵的大提琴。所幸一位慈善家顾及大卫朵夫的未来,希望它能继续在名家的手中继续活跃于乐坛,将大卫朵夫买下送给马友友,成全了两位“有情人”,也为世界各地的观众带来无与伦比的喜悦。
往后的日子,时间的洪流会将大卫朵夫冲向何处,没有人知道。相信大家仍然期盼这把大提琴的归宿永远都是当代最具实力的大提琴家,让它的琴声继续为音乐天地增添色彩。
10 comments:
有种神器的感觉...
还好安东尼奥先生
没有为了做大提琴
跳进火炉里面
==,公瑾你想打造兽矛吗?
学干将莫邪嘛
但是如果他跳进火炉了,谁来制琴呢?
最后一刻跳进火炉
琴就制好了亚
哈哈,话是这么说没错,但是制琴好像不用火炉耶……
不管啦不管啦
跳进马桶也好啊
哈哈,那个时代叫茅坑吧?
这个不就是
效率很低的聊天
一天一来回
哈哈,好过冷冷清清吧?
Post a Comment